1.安装:辊挤造粒机到厂后,将造粒机作为主机,根据机组台数,配合工艺流程图进行安装,找出标高和水平位置,机架有地角孔。它可以安装在混凝土上(固定振动不大,不需要很坚固的混凝土基础)。
2.第二步就是调试:本机出厂前已调试完毕,但试用后仍需调试。
(1)滚筒间隙调整:在生产过程中,有时需要增加输出或咬合角度,此时可以增加两轴之间的距离,增加主动轴辊与被动轴之间的距离。步骤如下:停止机器,拆下两个轴承座的上机架,将两个轴承座之间的调整板调整到所需厚度。滚筒不应相互碰撞,但应保持在0.3至1 mm之间。
(2)球面窝的相应调整
球窝由主辊表面的凹形球窝组成,存在轴向和周向找正问题。
a.在安装过程中调整了轴向对准。一般来说,不太可能进行调整。当需要调整时,拧紧或松开被动轴承座两侧的盖,以促进偏心套与主动轴辊相对应的位移。
b.周向找正:周向找正的步骤如下:卸下被动齿轮与调整套的六个连接螺栓,轻轻拆下调整套与被动齿轮。由于在设计中考虑了球窝调整,并且配备了两个调整螺栓,因此无论偏差有多大,都可以调整位错。由于球窝太小,调整时纸箱板放在两个滚筒之间。滚动后,可以看到调整是否达到目标。正确时,可拧紧8个连接螺栓。
挤压造粒机主电机扭矩过大的原因分析:油润滑系统故障,挤压造粒机主电机输出轴与齿轮箱输入输出轴对中不好,电机与离合器振动会损坏主电机轴承,造成大扭矩。此外,给料负荷过大或物料熔化不良也会导致主电机扭矩过大。
解决办法:定期对挤出造粒机润滑油系统进行检查和清洗,用振动测量仪和红外测温仪测量主电机轴承,形成趋势图。如果超趋势值,则确定主电机的空载电流值或功率值是否超过规定值,并确定是否应更换轴承。定期检查主电机输出轴和齿轮箱输入轴之间的对准情况。运行三个月后,检查轴承的对准情况。进行电气试验和检查,确定转子不平衡的原因;测试离合器的振动速度,超过规定值时调整动平衡。定期检查气缸的加热和冷却系统,确保材料加热均匀且充分熔化。如果在挤出机启动时,主电机的功率曲线和熔体压力曲线瞬间增大,说明此时进料系统的进料量过大,应减少进料量。